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智慧作业”主题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者:王成龙发布时间:2022-05-12浏览次数:47


为响应“双减”政策,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创新”、“个性化学习”、“教师角色重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加强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于202249日成功举办主题系列工作坊之“智慧作业——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突破”。本次工作坊由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中心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导。因受疫情影响,工作坊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在ClassIn和哔哩哔哩(B站账号链接:https://space.bilibili.com/36538703/,后附直播回放链接)平台面向所有教育工作者同步呈现与互动。工作坊围绕“以作业为切入的智能教育应用研究:如何设计研究方案”、“中小学智慧作业研究实践案例分享”和“智慧作业:环境、开发硬件及工具”三大话题展开,探索如何以作业为抓手让智能应用融入教学,以精准了解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并助力教师精准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


会议全程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胡艺龄副教授主持,主要包含开幕致辞、专家主题报告和教学案例分享三大块内容。


开场致辞

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顾小清教授为工作坊做简短开场致辞。顾教授首先对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做了简要介绍。她指出,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希望研究不仅仅是知识的创造,也能够影响教育教学的实践。本次工作坊就是希望通过已有项目平台和专家团队的支持,在联盟基础之上,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服务。顾教授也预告了今年联盟工作坊的相关内容,除本次智慧作业内容外,还包括智能技术如何赋能教学创变、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智能教学助手,希望能够以主题系列工作坊和联盟其他活动,帮助更多联盟校和区域推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会议话题一:主题报告

① “双减”政策下的作业与课程改革

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做主题报告《“双减”政策下的作业与课程改革》。尹会长指出,作业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是社会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主要窗口,也是实施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有重要意义。但学校作业应用层面仍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如对作业价值认识单一、作业时间偏长、作业种类不丰富、作业实施存在轻质低效重复的现象等。尹会长建议从提高基础性作业质量、强化综合实践类作业研究、深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作业引用、开展个性化作业应用实践几个方面着手,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



② 研究报告或教学案例该怎么写

上海市宝山区问题化学习研究所学术领衔人王天蓉老师就研究报告或教学案例该怎么写话题进行分享。她以一节《蚕的孵化》小学自然三年级在线课堂为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如何将研究内容做出来,如何把研究内容写出来,并且如何把研究内容传播出去。她指出,研究报告或者教学案例是要讲好一个故事,有逻辑有情节地把一个真事讲好,讲明白,讲生动,让一线教师将研究通过问题化的思考和逻辑化的表达,艺术化地呈现给更多教育实践者。


会议话题二:案例分享

本次智慧作业工作坊一共有六个不同类型的案例分享,涉及学科、学校和区域多个层面,同时邀请到了联盟里的专家教授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交流。


① 基于语音识别的线上朗读作业对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上海市延安中学的李孟飞老师分享了《基于语音识别的线上朗读作业对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提升研究》教学案例。他通过语音识别工具的使用,对布置的线上朗读作业进行自动评分,测评学生文言文朗读水平。他的研究发现,在布置该作业后,学生完成作业积极,文言文诵读水平得到了提升,文言文知识掌握程度也提高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学生文言文学习情况,老师任务减轻,同时一部分内向学生也能够在不需要当面背诵的情况下,完成诵读任务、提升诵读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叶丽新教授充分肯定了李老师的语文教学案例设计。她认为,工具正确的选择能够对学习效果产生正面的影响,李老师在工具选择和使用上给大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不仅仅考虑了作业布置环节也同时考虑了作业反馈环节,做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语文教学上的合理应用。


② 创编表演情景对话,提高综合语言能力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荟贤小学的韩展羽老师就《创编表演情景对话,提高综合语言能力》英语在线教学案例进行展示。他通过让学生回家拍摄英语情境对话视频并上传的形式,以实现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巩固,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学目的。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徐继红老师表示,韩老师的案例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性,目标清晰,有落地保障,并且有相关作业指导。她还认为,可以继续探讨收集更多数据,配以相关评价指标,让数据来支撑老师教学,让人工智能更充分赋能英语教学。



 线上有鱼,课下有余——线上实验教学课堂作业的高效完成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邱志云老师和钱君老师在线分享了《线上有鱼,课下有余——线上实验教学课堂作业的高效完成》生物实验课教学案例。她们通过“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课出发,把解剖实验搬到线上,让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一边上课一边进行解剖实验,并在课后提交一份解剖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张春雷教授针对此实验课做了点评。他指出,两位老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做了详细认真的安排,让学生不仅收获了乐趣,还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在疫情情况下实施实操型的课实属不易。这样真实的实验作业是模拟实验不可替代的。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支撑实验作业,布置个性化的实验作业,是可以进一步探讨的。


④ 基于智能学习测评系统的高中地理智慧作业实践

上海市延安中学的邱蓓莉老师带来了《基于智能学习测评系统的高中地理智慧作业实践》,在智学网上针对地理学科开展了集练习中心、考试阅卷、选题组卷、教学监管、教学诊断等一体的学生学习测评,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不同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苏小兵教授表示,通过邱老师的案例,发现智能学习测评系统领域发展迅速。他指出作业是为了评估教学是否有效的一种手段,能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通过数据解释问题背后的原因,以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证据。


立足学生多元发展,优化作业设计

上海奉贤区明德外国语小学副校长张卫老师分享了基于数学学科的《立足学生多元发展,优化作业设计》成功经验,构建了学生作业管理框架,明确主体管理责任。他指出,小学数学高质量作业设计策略应立足单元的整体思考,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遵循练习的多样设计,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数据的循证调研,不断调整优化作业的设计。



江南大学蔡慧英副教授认为,张老师的案例能够为其他学校开展类似教学提供可借鉴可实施可复制的指导策略。她指出,该案例从应用效果方面对学校教育生态有积极的作用。


智慧作业——撬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点

无锡市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邵华强老师以《智慧作业——撬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点》为题,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内涵,智慧作业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点,智慧作业是梁溪样本实践三个方面展开。梁溪区通过顶层设计、区域统筹,部门联合、协作共进,数字驱动、减负增效,模式探索、长效推进的方式,推动智慧作业的在区域的全面铺开。



浙江师范大学的杜华副教授从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出发,对无锡市展开的探索表示了肯定,邵局长介绍的以智慧作业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撬动点,做出了多个亮点,非常具有示范性。该分享也引起了线上观众的浓烈兴趣,纷纷就该话题进行提问和交流。


会议话题三:主题报告

在案例分享和点评后,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辛来祥做了《花式作业的实践路径的探究》的报告,介绍了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做的一些工作,展示了中心搭建的教学数据标准体系。他指出,花式作业提倡的是五育并举,全人教育,是对传统作业的重大突破,将知识融入个性化、创新性、实践性的内容,从而倒逼教学模式和课堂模式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智育作业的现状和挑战,将智育作业采集场景进行梳理,探索智育作业的实践路径,同时展示了体育、美育、劳动、德育作业等的相关设计开发成果。



最后,顾小清教授对本次工作坊做出了简要总结,感谢了各位专家和老师的分享交流,表示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持续招募联盟区域/学校,希望打造研究共同体,将研究成果落地实践。本次工作坊也通过专家评审,公布了优秀案例名单。本次工作坊虽受疫情影响在线上进行,但互动氛围热烈,很多老师表示获益匪浅,希望学习更多优秀案例。本次工作坊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系列智慧作业工作坊回放链接:https://live.eeo.cn/pc.html?lessonKey=143f17a68717a8f9